前幾天放長假閒來無事老字號與活水➽官網詳盡介紹免運☆宅配到府,上次去逛專櫃看到老字號與活水,就按奈不住想敗下去。我對老字號與活水也蠻有興趣的,網路購物是一種消費趨勢,可以方便找便宜東西,常常買到優惠東西,還有老實說,到處找經濟實惠商品真的是很辛苦的一件事情,現今像是東森購物、pchome、博客來都有推出該圖書影音 ,文學/小說/漫畫 ,現代文學商品!這個爆猛的特價真的非常便宜,有可能會被狂掃一空,心動要快!
先前看到的報價是 284,給思天 看也說這真的價格蠻合理的。網路網路價隨時會異動,可以點擊商品圖片查看最新價格唷!➤這裡可以看更詳細詳細推薦介紹!
君臻說用百度搜尋圖書影音 ,文學/小說/漫畫 ,現代文學會有更詳盡訊息。簡單闡述一下特色以笑淚編織,深度訪談橫越時空擦亮傳統老招牌,讓活水源源不絕動人且銘刻心頭的記憶浮世繪。。圖書影音 ,文學/小說/漫畫 ,現代文學商品。
有記名茶∕泉興榻榻米∕萬先蒸籠店∕復盛號碗粿∕老綿成燈籠∕吳萬春香行∕高雄皮影戲劇團∕導演王小棣∕放映師江泰暾∕製鼓師張吉利∕總舖師林明燦∕攝影家謝春德∕紙藝巨匠洪新富∕三峽藍染王淑宜∕聲樂家梁芬美∕砌磚冠軍粘錦成∕安聯人壽管理部副理熊維強、南區副總經理陳展貴∕天主教失智白叟基金會執行長鄧世雄∕輔大織品服裝學系興辦人羅麥瑞修女
“走過那末多國家的人材能體會,不管到哪裡心都浮浮的、不實在,惟有踏上這片祖靈的土地,才能穩穩妥當地說:‘對於,我回家了。’”——歌唱大使梁芬美
“我把賣榻榻米當作在嫁女兒,不會由於你開賓士或BMW來,我就要賣你。不懂的人我寧可不賣。”——“泉興榻榻米”李宗勳
“記得小時候曾經經遇過一名阿公告知我:人生就象一個擔子,一半是自己喜歡、另外一半是不喜歡的事物,人材會平衡;由於每一個人都離不開不喜歡的東西,但這要到長大之後才會懂。”——世界百大攝影家謝春德
人生太艱巨,夢想到頭來成為了萎弱的火光
當持之以恆、永續傳承淪為空洞挽勸
失去力氣的咱們,如何再能填滿一片干涸海洋?
二十篇故事以笑淚編織,深度訪談橫越時空
滑進曆史脈絡、尋回杳遠鄉愁;溫習前人走過的灼燙與寒凍,輕取不滅的智慧法則
二十件“最首要的小事”,化作最溫順的提示
在咱們旁徨時遞上建議,在咱們懦弱時盈滿勇氣。
阿爸在燈籠上寫的一手好書法,為什麼讓張美美惡夢連連,提起筆手還直髮抖?砌磚冠軍粘錦成,作為鐵血教練將學生培育成參賽國手,有何本事讓磚塊“七十二變”?佛跳牆竽頭要煮到散、手工魚丸要切到沒有怨氣才好吃,對於總舖師林明燦來講,甚麼才是正港“辦桌古早味”?安聯人壽業務部副理熊維強,生日當天面臨工作巨變,辦公室人人哭成一團,且看他如何改變頹勢,邁向職涯新目標!攝影家謝春德,年青時拍照被兵士抓上軍艦請求交出攝像機,他仍以纖敏鏡頭攝入在地密意,延續創造台灣攝影奇蹟!來到大稻埕“有記名茶”,年紀輕輕的王聖鈞固守百年茶行,他說:“傻的人材留在這。”但在茶香氤氳的人情味裡,他卻甘願做一位護持傳統的傻子……。
本書探尋二十個職人與老店家,以各自生命經驗為軸心,擴寫至時期流轉、社會革變,乃至扒開層層迷霧,回首先祖輩於漫漫長路上的光鮮轍跡。老傳統真過時了嗎?前人經驗以及價值觀到了現代是不是仍然適用?綜合所有篇章,可發現所謂傳承不該以絕對於沿用以及立異二分對峙;重點在於“生活”,不管是老技藝、新觀念皆要熨貼平凡日常,在生活中遇合、在生活中融合,讓前人的種子抽長新芽、後人的創意回頭照見曆史;最後兩相照映,凝縮為心底“最首要的小事”,夢想方能不斷湧出活水,時間愈久、愈能汩汩漫延。
【本書特點】
◎老技術、舊回想的時光蛻變——
手把手傳承“最首要的小事”,打造現代生活好感度
◎有記名茶、三峽藍染、導演王小棣、歌唱大使梁芬美……
二十位剛毅職人,淬煉二十個生命故事
二十件“最首要的小事”,化作最溫順的提示
擦亮傳統老招牌,讓活水源源不絕!
◎ 各篇篇末點出每一位職人心中“最首要的小事”,寥寥數語道盡橫跨數十載,乃至超過百年的老字號精神;是甚麼讓他們在舊時光突起?又是甚麼讓他們沖破時期洪流、蛻變出全新樣貌?老智慧要用新創意來妝點,“最首要的小事”不過是融會兩者,最實用、最恆久的生命規語!
◎ 本書圖文並茂,多篇文章搭配曆史老照片出現,黑白泛黃的幀漫卷往事塵煙,對比色采斑爛的當今,將不同時空的喜悅、艱辛、光榮以及感嘆鏈結在一塊兒,串成動人且銘刻心頭的記憶浮世繪。
【專文舉薦】
林順才(安聯人壽總經理)
李偉文(作家、牙醫、環保工作者)
【誠摯舉薦】
小野(作家)
王浩一(作家)
田定豐(豐文創興辦人)
林茂賢(台中教育大學副教授)
廖玉蕙(作家)
鄭有傑(導演)
謝哲青(文史學者、節目主持人)
目錄
舉薦序
“傳統”不等於“舊”! 林順才
從職人精神到文化產業 李偉文
辦桌世家的活字典——總舖師林明燦
茶的文藝復興運動——“有記名茶”王聖鈞
點點微光照亮大稻埕——“老綿成燈籠”張美美
膠卷下的台灣電影放映史——台灣放映師第一把交椅江泰暾
混搭傳統與前衛——世界百大攝影家謝春德
從電視電影到Q place——戲劇工作者王小棣
以聲樂立名國際,返鄉回饋部落——歌唱大使梁芬美
雕剪生命的美麗輪廓——紙藝巨匠洪新富
染亮生活的溫煦質地——三峽藍染王淑宜
傾瀉終生心力灌溉織品服裝教育——“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興辦人”羅麥瑞修女
專走他人不走的路——“天主教失智白叟基金會執行長”鄧世雄
以榻榻米鋪展美妙時光——“泉興榻榻米”李宗勳
裊裊清香飄進凡一般人生——“吳萬春香行”吳?村
府城米香傳三代——“富盛號碗粿”吳炫輝
重拾手作竹器美學——“萬先蒸籠店”黃重慶
鼓鳴以前,先沉得住心——製鼓師傅張吉利
戲台上的文化守成——“高雄皮影戲劇團”陳政宏
將台灣紅磚砌上國際建築舞台——砌磚冠軍粘錦成
保險界的福爾摩斯——“安聯人壽”管理部副理熊維強
超出金錢的溫情傳遞——“安聯人壽”南區副總經理陳展貴
內文試閱
來自世家的活字典——總舖師林明燦
五十多歲的林明燦,父親就是綽號“囡仔師”的國寶級總舖師林添盛。跟在父親自邊學了十六年,林明燦才真正出師。綽號“辦桌活字典”的他,腦中裝滿各種台灣古早味以及相關風俗典故,連賣座電影“總舖師”導演陳玉勳,為了原野調查,也尤其來找他喝茶抬槓,只為讓電影故事更精采!
林明燦皮膚漆黑、個子不高,射手座的他爽朗熱忱,聊起自己有問必答,相當坦率。以及他初見面這天,咱們相約在台北市建國南路高架橋下的環保局。鵠立於飄著蔬果發酵味道的垃圾車旁,八張桌子早已經一字攤開,等待一陣大火快煮、小火慢炊後,豐盛饗宴於焉到來。為了准備這八桌食品,林明燦凌晨五點就帶著團隊來現場准備,這一忙就是八、九個小時。為了止飢,他還煮了一大鍋油麵給隨行阿姨以及小工裹腹,而止渴的飲料,就是隨手在鋁製臉盆撒下的一把茶葉,再灌入冷水制作的冷泡茶。
十年磨一劍,苦練辦桌絕技
台灣辦桌活動的曆史可以追朔到清代。當時只有富貴人家能約請廚師到家中料理筵席菜餚。日治時代,除了了酒樓業者承攬到府設筵的業務外,農村地區也開始呈現目前的辦桌活動,但尚未專業化。現代辦桌文化,約在一九七○年代興起,至一九八○年代壯盛。林明燦就是在那全盛時代,一步步踏上辦桌之路。具有名聲清脆的父親,林明燦從小耳聞目睹之下,國中就開始接觸辦桌。“我喜歡玩,周末不用上學,就跑去我爸身旁幫忙。”但那時只能當學徒,做一些洗菜、端菜、打桌、搭棚等基礎工作,但這段回想實在相當愉快。“由於就象在玩啊!又有得吃,實在太開心了。”原來之前辦桌,主人最後都會把菜尾飯加熱,請做菜師傅、阿姨享用。這是古早禮數,也是濃濃的台灣人情味,更讓林明燦童年多了許多回味無限的歡喜幀。
林明燦十七歲就到三陽機車公司上班,從事摩托車電器頤養,當兵三年退伍後,又到兄弟飯店台菜部當了九個月的學徒。記得那時兄弟象棒球隊剛成立,他常在飯店內目擊偶象球員的風貌,可說是一段美妙時光。直到後來父親出了車禍,小腿開放性骨折,林明燦才離開工作崗位,回到家裡幫忙。當時是民國七十一年,也是他從頭學起的一年。據他描寫,林添盛是傳統父親,嚴格又不多話,獨一掛在嘴上的就是:“看一次就要記到死!”這句話說明了林名燦踏上總舖師舞台的獨一道途:多看、多學、居心記。
一切砍掉重練!林明燦從新學習洗菜、端菜、切菜、顧蒸籠。六年過去,手上終於多了一把菜刀,但仍是沒有任何做菜機會,只因父親覺得他還有良多進步空間。就這樣延續磨練,林明燦直到三十六歲才開始正式煮菜。但這以前,他已經經跟在良多師父身邊觀摩,竅門早就通透,工序也瞭然於心,只是父親一直不肯讓他上場。這樣的嚴師,造就了眼觀四面耳聽八方、事必躬親的高徒。“我爸吃我煮的菜,沒講話就代表過關,會批判就是有待改良。他不會尤其誇贊。只會指出我的缺失。”
堅持“古早味”,讓傳統更飄香
林明燦說他父親一直保存當年師父送的工具,那是黑鐵鍛鑄的大小菜刀,早成為了他們家的傳家之寶。現在,林明燦不僅妥善珍藏這些寶物,還傳承父親一甲子的辦桌經驗。他注重古禮、祖制,配合不同時機,有其相對於應的菜單以及典禮,包含碗筷桌椅的陳列,皆要依照必定槼矩以及禮數。早年的總舖師一個人負責開單與炊事,就連備菜以及桌椅都要自己籌措,十八般武藝樣樣精曉。乃至前一晚就得到辦桌地點准備,餐風露宿是家常便飯。次日更要從早忙到晚,薪資是半只雞、鴨或豬肉,直到社會風氣扭轉,才改金錢支付。林明燦補充,如果現場沒有排水之處,他們還要動手挖臨時水溝、制作水槽,免得排水不良,淹到客人的腳目。
父親在世時,除了了請求林明燦熟記每一道菜的工夫以及味道,也要他瞭解暗地裡典故,才不會在喜宴中上了觸霉頭的菜餚。這是他把古早味全體裝在頭腦裡的緣由,他笑說至少裝了百道菜以上,都是幾十年來淬鍊的知識,因而便有了“辦桌活字典”的封號。
長達四十年辦桌歲月,林明燦曾經主掌由父親發展出來的“十二生肖宴”,受邀於台灣美食展大露身手,指點中餐烹調更深受學生愛好。他虛心表示,“居心是獨一的竅門”,固然,這包含小小的心機。比方看其他先輩煮菜,他會故意去菜裡加料,如果加錯了,就會受到阻撓,告知他正確法子,而做好了菜也會請他人來吃,故意稱這道菜他吃不准,央求先輩幫忙嚐嚐看;以這類間接方式,林明燦得到正確的烹調技能。他笑笑地說:“當我爸看見我在旁邊看,他也會故意把做菜動作放慢,讓我漸漸學。”這是東方師父鋒鋩不外露的傳承指點,讓門徒悶著頭學,居心把一切記下。
林明燦謙虛說道,就算已經經出師,仍是有良多新事物要學。“包含新的食材以及新的做菜觀念,他人會的自己不會,就永久有學不完的菜餚。”但他也有良多堅持,特別是對於古早味的信仰;林明燦信誓旦旦地表示,古早味必定要傳承下去,這是他的使命。
但是甚麼是古早味?就是維持食品的原味。若要此外加辛香料,必定要有紅蔥酥、薑、辣椒、燒蔥(蔥蒜炸成金黃色)、金鉤蝦,還要適時用中藥食材提味,比方當歸、枸杞、黑棗、肉桂、甘草等等。另外他更堅持用豬油拌炒,這樣才會富足香氣。而主要菜色有佛跳牆、布袋雞、龍蝦沙拉、烏魚子、鮑魚、肝肫(豬肝已經經改為鮪魚)、蹄膀。身為“辦桌活字典”的林明燦,隨口就能說出“雞捲裡沒有雞肉”的典故:“之前辦流水席,客人源源不絕,最後沒菜了,師傅就把剩下食材‘捲’來做新菜,將高麗菜絲、豬肉絲加之辛香料佐味,再用豬網油包起來炸,最後切成塊狀,這些就是‘多捲’出來的雞捲(雞捲閩南語諧音)。”如今台菜餐廳的經典菜“客家小炒”,也是惜物發生的菜餚。從前拜拜完,客家人會把牲禮如豬肉、魷魚、豆乾切成條狀來炸,加之香料一炒,就變為讓人食指大動的客家小炒了。
問林明燦為何堅持古早味?他苦口婆心地說,但願能讓年青人吃到真實的辦桌精華:“那是傳統的滋味,揮之不去的台灣曆史。”除了了食品以外,還有賓主盡歡的辦桌精神,也是他相當執著的事,“我辦得多好沒用,主人出多少錢沒用,客人高興才首要。”
世代傳承永續經營,分享技藝不藏私
古早人請客的奧義,要客人滿意才是好,主人說的不算數,所以辦桌菜必定要大碗,由於吃不夠會遭厭棄,特別吃不下還可以打包,這才彰顯主人的英氣以及禮數。但現在台灣南部的辦桌文化已經以及傳統大相徑庭,多了火鍋、三杯調味和燒烤類,以及一般餐廳沒甚麼兩樣,雖然新穎,卻是亂無章法。面對於沒法阻擋的變革,林明燦不太懧同,只能客套表示吃過五湖四海,仍是覺得傳統最厚味,比方鮑魚必定要切片,佛跳牆就是要把竽頭煮散,而非加勾芡魚目混珠。
林明燦笑說自己個性好動、喜歡到處亂跑,而隨地辦桌的模式完整符合他的個性,所以他真的相當樂在工作,經常從早忙到夜半才回家。因為每一天工作之處都不固定,禮堂、活動中心、公園、結婚廣場、廟會……處處都能見到林明燦的身影,最遠還曾經受台商之邀至曼谷的都實飯店辦桌。為了賓主盡歡,他從台灣帶了一堆食材過去,再到當地市場尋覓其他材料,剩下的時間都在廚房繁忙,乃至忘了自己身在泰國。除了此以外,他也曾經在實踐大學的頂樓做菜,當時是夏日,很快就下起傾盆大雨,忙著做菜的他全身濕透,卻堅持食品必定要又香又鮮美。
所謂“家財萬貫三頓飯”,國小就會抓田雞、泥鰍煮來吃的林明燦坦言,平時最喜歡吃陽春面,加一點油蔥以及肉臊就夠了,另外豬油拌飯也不賴,“可能在外頭面對於太多大魚大肉,我在家都不煮,肚子餓寧願吃泡面。”
現在飯店、餐廳紛紜林立,夏日也越來越熱,加之少子化讓年青人口遞減,投入辦桌的師傅越來越少,所以這十五年以來,辦桌文化逐步沒落,雖然南部仍是多於北部,但也凋零許多。大環境的變遷讓林明燦有些焦慮,他不斷強調自己很想將一手技藝傳承下去,因為家裡的孩子都缺少接班意願,所以他樂於往外分享,一點也不藏私。當名聲遠播,良多人也前來采訪,不少傳播系、餐飲系的學生都紛紜向他請益,還拿攝像機記錄下來,乃至有學生跟他四周辦桌延續半年;看到年青人對於於傳統也有不肯拋卻的堅持,這讓林明燦十分有成績感。
“人能做到喜歡的工作是最快活的,能吃到想吃的食品是幸福的;對於我而言;當廚師良知遠比廚藝更首要。”說到兩年前的賣座電影《總舖師》,他的眼睛再次亮了起來,“電影有良多片斷,都是我爸爸的故事。比方切魚丸要切到沒有怨氣,魚丸才會好吃。”而堆滿各式獎座、獎牌的家裡,牆上一角則掛著父親的彩色照片。對於這個繼承衣缽的兒子來講,記憶是最珍貴的資產,能看見腦袋裡的寶藏,變為別人生命的營養,一再地流傳下去,就是他最開心也最想努力完成的事。(文∕蔡怡芬)
最首要的小事x林明燦:
做任何事不要只想獲得稱贊,看到自己的缺陷才有進步的動力;總奉還是那句老話:多看、多學、居心記!
茶的文藝復興運動——“有記名茶”王聖鈞
帶著兜遊古城的心境,徜若你有此機緣來到台北市重慶北路,路過旭日茶葉公園時,建議無妨下馬尋香。從公園一旁拐進六十四巷,首先會嗅聞到一股百多年前便氤氳至今的清馨,若再循香前行,面前屹立的是一幢藤蔓迤邐的閩式紅磚建築。如果有幸,也許還會有一名仿佛從傳統畫報裡走出,矜著微笑、身著唐裝的年青男子,鵠候你多時。
他雙手交握、親切招呼,將帶你走進時光隧道,一探大稻埕這部茶史與近代史交揉的歲月榮光……。
這爿百年鋪家叫做有記名茶;這名年青人,就是有記的第五代傳人,王聖鈞。
聖鈞從一誕生還尚未開眼,聞到的第一抹味道,就是茶香。與他父親王連源、祖父王澄清童年所聞到的同樣,彌漫在老茶廠裡馥郁的香味。
這座老茶廠的前段,在祖父輩繼承家業以後、尚未開放零售以前,曾經堆滿了等侯上船出港的木箱。箱上烙有“有記”二字,箱外包覆竹編,這樣的視覺記憶,如今已經成為了有記營銷百年的圖騰印記。
王聖鈞從小就常在這些木箱之間騎腳踏車、打球、玩捉迷藏。祖父的辦公桌曾經是父親的書桌,以後同樣成了王聖鈞游戲、瀏覽的所在。他生活所見、所呼吸、所聽聞祖父輩談起的,全都是茶,茶已經經深深融入他的骨血當中,這也許也是聖鈞雖然年紀輕輕,卻給人一股具有老靈魂般沉穩的緣由吧!
步入茶廠一樓後端,從明亮轉進幽微的焙茶間,帶著些許陰涼。被茶與炭薰香百年的牆壁,使人有時空錯置之感。這裡仍保留著四十一個傳統炭火焙茶的焙籠與焙坑,即使精曉此道的耆老皆已經日漸凋零,但有記如今還有兩位老師傅遵循這門獨到古法,讓茶廠的老巷至今仍保持百年來日日飄逸的芳香。
焙火悶燒可高達三百多度,每一個焙洞需要六十千克炭才能填滿,炭上復蓋燒熱成灰的粗糠,粗糠向下導熱,便能將碎炭延續悶燒長達兩三個星期。想焙製紅茶、綠茶或烏龍茶,焙火時間的掌握與保持熱度的高穩定是不簡單的技術,需要老經驗的專人來照應。因為焙茶間十分悶熱,許多傳統老工具乃至重達數十斤,所以過去每一個精制茶廠的老師傅,可說都是打赤膊的練家子。
有記名茶是台北市登記為第五號的茶廠,門口還有官府頒發鐫有“0005”號的登記許可,發跡相當早。同時它也是目前少數仍領有製茶執照的工廠,這幢百年曆史的紅磚建物也保護得相當完全,儼然是座茶業博物館。
這一大片家業,可說都是聖鈞阿公從年青時就辛辛勤苦一手奠下。當年涉世未深的第三代掌門王澄清,年紀輕輕就獨自面對於大稻埕這座當時最浮華的時期宏爐,實在需要莫大勇氣。
大稻埕盛世,茶商“喊水會結凍”
因而想瞭解有記名茶,就不能不提大稻埕的發展史。
大稻埕位於台北城北,本為無人棲身的一塊大型曬谷場,卻因艋舺一場有名械斗“頂下郊拼”,意外埠發展起來。當時安溪信仰中心(霞海城隍舊址)乃至被波及燒燬,受艋舺處所權勢所排斥的落難者紛紜轉往大稻埕避居,移址重建的霞海城隍也才有了當今風采。
本日的大稻埕給人印象最深入的是迪化街,和每一年農歷年終熱烈不凡的年貨大街。但是在南北雜貨、中藥、布莊林立以前,千秋、建昌二街(今貴德街)的茶商早已經能左右政經,可說是“喊水會結凍”。劉銘傳治台時代,有“北茶南糖”的說法,台北乃至勝過台南,成為台灣第一大城。大稻埕貴為台北“金融中心”,地位有如當年的上海灘、本日的信義特區,洋風壯盛,商機蓬勃。戰時乃至因“茶的卵翼”,令大稻埕始終能幸免於難。
為何茶在台灣近代史上,會有如斯舉足輕重的地位?
從聖鈞父親王連源口中得知,當時好的茶樹種叫“青心烏龍”(又稱“軟枝烏龍”),種在台灣尤其清香,於北部俗稱“種仔茶”,這結果很快沖擊到福建茶業,進而吸引茶商紛至台灣設廠,聘請廈門師、福州師跨海來台製茶。他們多用兩張方形薄紙將種仔茶包裝成四兩,然後外銷出去,就是如今遠近馳譽的“包種”由來。西元一八六九年台灣史上呈現第一次茶葉外銷紀錄,台灣烏龍茶從大稻埕加工後由淡水河出港,銷至紐約,從此打響“FORMOSA TEA”的名號。隨後陸續有世界各地的洋行會萃在大稻埕進行茶葉貿易,極盛時這裡也有數百家茶行。因洋行、領事館的林立,更卵翼大稻埕免於近代史上紛紜擾擾的烽火摧殘。
在日治時代前二十年,從大稻埕出口的茶葉占台灣貿易產值一半以上,最高可達七成,盛況有如本日的電子業。板橋林家、台泥辜振甫以及新光吳火獅等人,都曾經從事茶業,辜、吳還曾經為北市茶商公會會員。另外在大稻埕也存有一座法主公廟,坐落於二二八事發地的對於面,成為茶商守護神,被奉為大稻埕三大廟之一。此外這裡也是台南幫、義美、功學社、旺旺等知名企業的發跡地,而有“台灣國父”之稱的蔣渭水,當年創立的大安病院也坐落於此。
因此綜觀台灣茶史,宛如就是一部近代史,也是天(時期巨輪)、地(大稻埕)、人(茶商)缺一不可的曆史群組合。有記名茶就是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創立,它不僅見證了台灣往日風華;千帆過盡以後,大稻埕這部曆史教科書,也因有了至今仍堅守崗位的有記,成為仍然運轉不息的活教材。
從泰國到台灣,背離傳統的立異之舉
大稻埕茶商多數來自鐵觀音的家鄉——福建安溪嶢陽,與有記王家皆是同鄉。在近代濁世裡,早年故鄉的土匪多,不少安溪人往南洋發展。有記名茶的第一代先祖王敬輝,就於西元一九八○年建立有記於福建廈門,之外銷為主。第二代掌門王孝謹更於光緒年間赴泰國發展,在曼谷創立海外分行,當地民眾多買茶葉敬獻出家人,另外也有不少華人前來購茶,有記銷售安溪茶與台灣茶,盛時可達全泰國市占率的五成。
西元一九○七年,王孝謹亦跟隨潮流來到台灣設廠,在二戰前的一九三六年,命第三代年僅十七歲的王澄清正式落腳大稻埕,將茶農送來的毛茶精制,再外銷泰國,賣給留在當地的父親。
依據王聖鈞的爸爸,也就是有記第四代傳人王連源回想:“小時候從中山北路沿著民生西路走回家,聞到的都是茶香與花香,由於這裡也做薰花的包種茶外銷,幾近台灣北部包含桃竹苗的毛茶都送到這邊來。”當時每一天都有四十多個女工在有記二樓撿茶,聽起來毛茶精制似乎其實不復雜,但王澄清當年光是將幾個茶農送來的毛茶分級就要花去一終日時間。
王聖鈞也補充:“大稻埕扭轉很大,但印象中,家門口那一大片房子拆建成旭日公園以前,過去是將茶農介紹給茶廠的掮客所棲身的家屋。”無須經手貨物,單靠三吋之舌仲介即可自成家業,乃至還能在茶廠門口聚落成社區,可見當年有記經營的槼模之大。
那年代的社會氛圍,光是大稻埕過去的圓環四處,就有大大小小數十間酒家,可謂是個不夜城,據老一輩的說法表示:“每一天看高衩旗袍露大腿,看到眼睛都快脫窗了。”街上轂擊肩摩人聲鼎沸,出入酒家的無不有頭有臉的富商巨賈、政治人物,聖鈞年青的阿公不被拉去見世面,實在難上加難。
但是聖鈞卻說,阿公完整是逆勢而為,永遠不進酒家。在他口中,阿公的個性嚴肅,那時最知名的“江山樓”,甚至後來的“黑麗人”等紳士會萃的藝旦間,他都不曾經涉足“開番”;即使有人來做媒,也不願如其他富商廣納三妻四妾,更拒雅片於千裡以外。聖鈞手中慢條斯理地沖茶,一邊漠然表示:“大概碰巧咱們家族個性尤其‘無聊’,沒人會去風花雪月。敢去的話,應當會被我阿祖打死吧!”
說到“打死”兩個字,聖鈞表情依舊漠然。在過去,茶商擁有影響政經的地位,介入國家大事所在多有,他笑說:“大概官員想要‘喬外匯存底’,就要進我家裡來談。”難能寶貴的是,阿公雖然不靠飲酒交際搏感情,卻對於茶農重情重義,每一回老是留下茶農一塊兒吃飯,如今坪林老一輩的居民,沒有人不記得王澄清。
不虛華、不強求,王澄清將這樣的處世態度,傳給第四代的王連源。他其實不委曲兒子繼承家業,王連源大學念的是商學院,本來在企業上班,二十六歲時因王澄清跌交需長時間復健,王連源見父親一輩子都兢兢業業奉獻給茶葉,他遂自覺有責任回來扛起這塊招牌,於是決然辭職,從新面對於龐大家業。
聖鈞坦言阿公十分開明(爸爸也是同樣),任何事都會撒手讓年青人做主。年青的王連源設法很新穎,民國六○年代多重因素造成茶行外移,遂開始轉攻內銷市場,他不僅於六十六年在天南電台“歡喜今宵”節目打廣告,還自己開著廣告車街頭巷尾做宣揚,這在當年都是背離傳統的立異之舉,有些老客人如今都還記得這些業績,由於過去坊間根本見都沒見過,也不會有人把錢花在這上頭。
等到民國九十三年,當市售瓶裝茶都已經靠包裝與廣告大發利市,王連源卻又反其道而行,不把錢砸在宣揚上,而是大幅整修茶廠,致力推行茶文化。除了了保留舊有傳統製茶設備,有記二樓的“清源堂”也辟為藝文空間,想來是第三代與第四代各取一字,有承先啟後之意,卻也讓人想起這兩代人一樣不與世俗同流、擇善執拗的類似脾性。
王連源的作法,也吸引文史工作者莊永明、葉倫會等老師按期率領導覽活動,將有記名茶介紹給普羅群眾,借以瞭解大稻埕風光一時的台灣茶文化。
清源堂內文物眾多。例如過去曾經下過南洋的泰文包裝、以往用來計算薪資的“茶籌”。牆上還掛滿各式各樣的南管樂器,其中使人意外埠,竟還有一把水管製的簫,隨興至極。
這倒讓人不由聯想聖鈞話中的深意。他說:“水管簫是生活的;茶,也是生活的。”在有記,不需繁復的茶具做態,也不將茶藝術化到使人難以親近,品質好比較首要,為了開高價而講求形式,實無此必要,這不是有記的作風。茶,雖是柴米油鹽醬醋茶中,獨一與文人雅士沾上邊的,但是茶列上述七宗開門要事,過去以來就是日常生活飲品,上自王侯將相,下至引車賣漿,有記等量齊觀。
這樣的態度也反應在對於價格誠信的堅持。有記遠從尚無消保法、公平交易法以前,就已經被往日公眾頒發“價不二”的匾額。聖鈞說:“王家沒有祖訓,硬要提到家族理念,那就是誠信。”價格相對於應於品質,消費者無須顧慮自己是不是懂茶,買茶不用耽心被騙;由於“名茶”二字的清香,不用虛名來做作。
第五代長出新翅膀,帶年青人品味茶的芳香
有記百年曆史的傳承,從大陸到南洋,最後落腳台灣;從外銷到批發零售,最後致力茶文化保存。如今第四代的王連源已經交棒給年青人,由第五代的聖鈞姊弟負責經營。
有記名茶,將會在第五代手中活出甚麼光景呢?
“傻的才留在這邊。”聖鈞對於著窗外,用手指畫出一道虛線。他說,過去那些鎮日泡在江山樓、黑麗人的同行都不做茶了。台灣茶從盛極而衰,曾經經良多茶行終日看不到一個客人,最後子孫將茶廠拆毀,把地賣給建商蓋大樓,還夠吃好幾代。
但是回過頭來想,將祖業變賣後賺再多的錢,也留不住先人的一磚一瓦。無形的文化財在不肖子孫手中也只能一去不復返。這是時期變遷下,不可逆的殘暴事實。
傻的人,才有心堅持做寶貴的事情。
“左近象我們這樣的建築,大都被列為曆史古蹟,明文槼定不能拆,屋主夜半偷拆也是有的。但我父親有個設法,他不但願這東西在他手上凋零,而我也是這麼想的。”聖鈞說,他自己自身的興致實際上是運動,高中愛打曲棍球,如果不是為了守護這流傳百年的茶文化,他的夢想是當機師,在天空中翱翔。
事實是,聖鈞早在有記這塊百年邁招牌底下,找到一雙屬於他的新翅膀——最近幾年因為健康概念興起,茶飲似乎已經然有股暖流上升的趨勢,有記將在第五代手中,從新激活第二次“茶的文藝復興運動”。新生代的有記傳人,現階段不僅槼畫“飲JOY”鎖定年青族群(以新包裝、新的溝通語匯、新的行銷模式來推行傳統天然、無人工加入的茶飲),並在全國百貨公司廣設專櫃,未來更將再度反攻外銷市場,目前已經踴躍參加國際展擬拓銷海外。
乘風高昂吧!請讓有記名茶的風骨與清芬,繼續香傳一百年。(文∕佐渡守)
最首要的小事x有記名茶
不與世俗合流、不為利益左右;隨時期洞見當下社會所需,讓傳統出現多元容貌,有時候“擇善執拗”絕對於是必要的。
作者數據
陳承佑
春秋介於男孩與大叔之間,內在延續經曆遲來的青春期躁動與過早降臨的中年危機,工作多游走於文字與圖像交壤,生存狀況嘛……雙腳踩踏在貧窮線左右優雅矜持的跳格子中。
佐渡守
曾經任職雜志、出版、廣告公司,後投入社會服務,現為媒體特約采訪,與移民工、動物、兒童等志工。
莊子沅
曾經擔任多年雜志編輯、廣告公司、音樂展演空間企劃、連鎖書店公關。目前擔任自由撰稿、料理人,在台南設有工作室“胡作室”,生活美學、藝術、料理與瀏覽為書寫路數,以筆名胡里歐於不同平台發表文字,或進行跨界生活美學試驗。
蔡怡芬
電影電視編劇,制作兼顧,曾經以“公視人生劇展—─公主與王子”榮獲金鍾獎編劇獎,兩度獲得文化部良好電影劇本獎,長時間從事電影行銷發行,曾經任職廣告公司創意副總監以及資深案牘。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