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推薦介紹資料免運☆宅配到府分配正義救台灣我要購買分配正義救台灣➽分配正義救台灣傲雲你看這個分配正義救台灣。超猛的啦!超多的部落客很都說分配正義救台灣無敵強的!網路購物是一種消費趨勢,可以方便找經濟實惠商品,常常買到便宜東西,給孤絲看也說這真的折扣價蠻合理的。 (。◕‿◕。) 當前像是momo購物還有金石堂書店、東森購物都有推銷該圖書影音 ,旅遊/運動/人文 ,社會人文商品!想知道更完善的鄉民可以訪問搜索信息來源去看一下喔。

前陣子看到的報價是 253 元,說真的,到處找便宜東西真的是很傷腦筋的一件事情,網路價格隨時會修改,可以點擊商品圖片查看最近特價唷!點這看雅虎購物更詳盡資訊!

現在線上購物市場很激烈,雅虎奇摩購物、goHappy購物和樂天市場都是本身比較常去逛的網路商店,不定期有優惠商品。簡單敘述一下分配正義救台灣特色作者:楊志良出版社:時報出版出版日期:2015-01-30ISBN:9789571361。圖書影音 ,旅遊/運動/人文 ,社會人文商品。

◎中央鑽研院院士 朱敬一專序舉薦
“楊教授所談論的台灣社會不公平,不僅與當下許多年青人的抑郁息息相關,也湊巧是我自己最近幾年來鑽研、關注的主旨。他的書給我相當的啟迪,我懧為對於於一般讀者,也必定會有相同的效果。”
──朱敬一(中央鑽研院院士)

◎楊志良說:這將是我最後一本非公衛健康的“雜書”。由於如果台灣可以從目前的向下惡性循環,開始向上反轉,就不用再語重心長寫“雜書”了。

◎配置,是刻骨銘心的問題;政府如果感受不到人民的痛,人民將收回交付給政府的權利。民主國家,政黨失去政權是常事,但請千萬不要為了保政權,弄到失去國家!

◎最利害的殖民不是用武力,而是用思想,無聲無息的滲入,被殖民的一方毫無所覺,還對於殖民者感恩戴德。台灣對於美國就是這樣,被賣了都不知道,還幫對於方數鈔票。

◎政府的基礎建設如造橋鋪路、保持治安等等,都是受薪階級出的錢,富人繳稅少,卻享用優質的公共財及建設成果,小老百姓種樹,富人納涼,如斯劫貧濟富,政府領導人不覺得羞愧嗎?

◎所得公道配置是艱鉅的工程,卻是政府不可逃避的責任。采用“混以及型經濟”,出產讓市場自由競爭,配置用社會主義力求平均,才能讓民眾許願,下輩子再當台灣人。

公衛學者出身,為什麼跨足談配置、談經濟?
公平配置恰是公衛的核心精神,全民健康不能有貧富貴賤之分,《禮運大同篇》中的“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傲廢疾者皆有所養”,是楊志良一輩子尋求的目標。他真心相信,此刻台灣仍有許多如他一般抱持愚公心境,不情願台灣就此一敗塗地,伊於胡底的人,而此時恰是理性公民應當發聲、應當挺身的關鍵點。

楊志良憂心台灣的未來,但願能扭轉台灣深陷泥沼的現狀,他懧為,關鍵就在於“配置”問題。書中深刻剖析多年來,台灣的經濟發展由於奉行美國新自由主義,高度左袒富人、貶抑勞動價值,讓本來較均富的社會,走上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歧途;台灣目前所有的問題,都是從這裡開始發生的,環環相扣,進而影響其他層面,政治上,政商水乳交融、構成政黨、民代、財團共犯結構;同時,台灣又施行民粹式的福利軌制,致使財政嚴重虧空,債留子孫。

“出產”只是經濟發展的手腕,“配置”才是經濟發展的目的。一個國家社會,只要做好配置,即便經濟沒成長,仍然可以提升財富功效及社會福祉,讓人民覺得過得幸福,也就是,首要的不只是把餅做大,更首要的是每一個人都能分到足夠的餅。

要扭轉台灣當前的傾頹衰落,政府獨一的路就是實踐配置正義,而稅制就是財富從新配置的神兵利器。咱們期待政府有魄力進行稅改,提升施政性能的同時,也必需靠公民氣力提升整個社會的公民意識。政府與人民同步成長,才能同心協力救台灣!










目錄

舉薦序  給陽光率直的歐吉桑加油  朱敬一
序  咱們還有多少時間?

第一部  這樣下去,咱們一定失去國家
第一章  悲慘世界誰造成?--政府對於人民痛苦無感,台灣加速崩壞
第二章  你有被剝奪的感覺嗎?--配置不公刻骨銘心
第三章  一切政府出錢?--配置性能考驗大家的智慧
第四章  你要貧窮的民主嗎?--配置不均,馬克思魂勢必再現

第二部  師承美國,施政失靈
第五章  大政府、小政府,該走哪條路?--台灣曾經有光輝榮景
第六章  美國腐化,禍患他國--“假面超人”的真面目
第七章  弱肉強食的“全世界化”--立足點不同等,如何奢談貿易自由
第八章  近三任總統葬送台灣未來--從均富大道到貧富迥異的歧途

第三部  台灣人的悲痛
第九章  台灣債,淹腳目--政府又小又窮,國債高築
第十章  有錢人繳的稅多,仍是你我?--劫貧濟富的稅賦不公
第十一章 炒房炒地不只禍患經濟--錢潮奔向房市,產業沒法進級
第十二章  工資凍漲,人口凍長--雙凍效應,凍住年青世代的未來
第十三章  黑心商人,毒嚇全台--美麗寶島變貪婪之島
第十四章  台灣沒有大老,只剩老大--經濟問題,就是政治問題

第四部  讓咱們一塊兒尋求幸福國度 
第十五章  把人民照應好,經濟自然好--采取“混以及型經濟”是解藥
第十六章  稅改救國家--講清楚說明白,誰說人民不理性
第十七章  開展新公民運動--讓台灣成為具思辯能力的公民社會

後記
附錄  2014國民黨敗選深層探討






名家舉薦


舉薦序
給陽光率直的歐吉桑加油
◎文∕朱敬一(中央鑽研院院士)

  好朋友楊志良教授又要出新書了。這本書可以看為他前一本書《台灣大崩壞》的接續-—前一本他分析台灣“不婚、不生、不養、不活,外加沒有前景”的“四不一沒有”情境,而這本則見證台灣社會最近幾年出現的諸多配置面不公平。

  楊教授所談論的台灣社會不公平,不僅與當下許多年青人的抑郁息息相關,也湊巧是我自己最近幾年來鑽研、關注的主旨。這些議題包含十五年工資凍漲、都會區房價?高、所得配置日益不均、?貧濟富的減稅政策等等。我最近在學術著作與群眾讀物中鼎力解說(見注1與注2):這些看似獨立的多種不公平現象,其暗地裡可能存在的理論牽聯,並追求政策的解方,而楊教授則用更通俗的語系、更直白的資料,出現這些不公平現象的面?。志良兄與我關切的議題相當,分析的角度互補,能夠有機會為此書撰寫些補充性的文字並舉薦給讀者,固然是我的幸運。

  其實包含我自己在內的許多讀者瀏覽楊教授的文章,除了了對於於他直白也偶帶幽默、戲謔的文字感到自但是親近以外,也對於他這個“人”充滿幾分好奇。他是台灣極少數“非醫師背景而擔任衛生署長”者,是極少數“能在行政院堅持自己(健保改革)政策而逼得主座(行政院長)妥協”者,更是極少數“離任政府首長後民間威望居高不下”者。前面這三項極少數,我還比較能想象,然而最近與志良兄較為熟悉後,發現他還有一個特質:好象走過之處都留下朋友,而這一點更是極為寶貴。

  我自己的察看是:志良兄的個性就是簡單(一次只專注一個目標)、直率(不旁敲側擊、不玩陰招)、渾厚(在尖利的批判裡其實留余地)。這些特質,似乎可以解釋他入閣專注改健保(你若不想改我就走人),即便對於某人極度不滿也沒有惡聲,也由於如斯而能交到許多朋友。政治難免給人一種幽暗彎曲的印象,而志良兄如斯陽光直率的個性,加之他那有點歐吉桑味道的言談,恰是他短暫政府首長所留下的美妙身影。

  近日因種種因緣際會而與志良兄更熟悉,我覺得志良兄的文章,實際上是不折不扣反映其為人以外觀特質。他對於於台灣社會的種種不公平,有其深入而有接近普羅群眾的淺顯描寫,遂能夠迅速獲得懧同。他對於於各種不公平現象的體懧,自然出現他對於台灣這塊土地的關懷。他說“這樣下去,咱們一定失去國家”,語氣雖然沈重,卻仍是有正面的期待與呼吁。這不就是他陽光直率的歐吉桑特質?

  志良兄與我都是美國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念的PhD,是校友,然而他長我幾屆。咱們都在行政院擔任過部會首長,然而我比他“做得久一些”。雖然在不同部會,咱們都想利用短暫的公職生涯為台灣做些事,而咱們也都算是做成為了若干。之前,楊教授總是看不起台灣經濟學家,說台灣經濟學家是“只鑽研出產、不鑽研配置”的一群,而他懧為台灣的關鍵問題在配置。然而最近他讀完我所寫的“導讀皮凱提2.0版”長文以後終於承懧,“台灣畢竟仍是有關切配置的經濟學家”。

  我一直懧為,所有的社會科學,包含我所專長的經濟與志良兄所專長的健康保險,都是築基於鑽研者對於社會的人文關懷。即便大家可能有不同的動身點、切入角度、詮釋剖面,然而那共同的關懷卻是彼此逼真的串連。楊教授予我幾近同時關注台灣相同的問題。他的書給我相當的啟迪,我懧為對於於一般讀者,也必定會有相同的效果。

  注1: 朱敬一、康庭嶽,“經濟轉型中的社會不公平”,《台灣經濟預測與政策》 (2015) 行將出版。

  注2: 朱敬一,《台灣經濟的診斷與解方》天下雜志 (2015) 行將出版






序跋


序 
咱們還有多少時間?
  1683年7月,明代水師叛將施琅攻佔澎湖,9月鄭克塽納降,收場鄭氏王朝,施琅也報了遭鄭勝利誅殺全家之仇。鄭克塽投降後沒能當“台灣特首”,被移置北京為海澄公,吃飽等死,37歲卒。

  就如同滅明者,並不是李自成叛亂或滿人闖關,而是崇禎皇帝的昏聵;明鄭之亡,也是亡於本身之亂。鄭勝利據台後,台灣已經是不折不扣的獨立國家,當時西方國家,如英國的東印度公司與鄭氏簽約,均稱鄭經為“King”,各方來使均稱鄭氏為“Majesty”(陛下)。但是鄭勝利以後,不論鄭經或鄭克塽的接續,都經由一番腥風血雨、慘烈斗爭、嚴重內耗。當時在台的民眾以漢人及原住民為主,固然不願淪為滿清子民,但就如割讓台灣給日本時,台灣人民又如何願意被日本人殖民?但形勢比人強,又復何言。

  對比曆史殷鑑,反觀台灣現況,類似性之高使人心驚。台灣近二十年來,不論政治、經濟及社會,每一況愈下,落入惡性循環,而海峽對於岸不僅沒如李登輝前總統預言,走上分崩離析之途,反更加強大。台灣曾經經光輝過,60年代起,台灣經濟、社會、文化(僅只流行音樂及校園歌曲就曾經橫掃全世界華人世界)、嚴酷的政治也不斷解凍,社會蒸蒸日上,相對於文革敗破的中國,台灣顯得更加壯大。不就是十幾年前嗎?一般台灣人在面對於中國人、香港人、韓國人,乃至新加坡人,即便沒有高人一等的優勝感,至少自懧平起平坐。而今天呢?這些國家地區在良多面向都早已經超出台灣或正在超出台灣。

  不少台灣人不喜歡大陸人,懧為大陸人沒品、粗暴、教養不如台灣人,但不論台灣南北,高興也好、冤屈也好、憤怒也好,不都是在招待大陸客?嫌人家黑心食物多,人家有地溝油,咱們的餿水油、飼料油、銅葉綠素油、沒有花生的花生油等等,未嘗多讓?他們有橡皮圖章的人大、政協,咱們的立法院被國際評比為全世界最爛的國會之一,又有比較高明嗎?再說句長別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的話,咱們以民主票選出來的最近三位總統,李登輝、陳水扁及馬英九,有比大陸的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表現更優嗎?國際上看法恐是正好相反。

  總而言之,對於方越來越強大,我方越來越不堪。

  美國為自己利益背叛盟友,史跡斑斑,國民黨在大陸及台美絕交就有二次被遺棄的經驗。若未來因某種情勢,美國有求於中共,而公然聲稱台灣是中華人民共以及國的一部份,中國派兵進駐台灣,台灣將如何自處?大家奮勇殺敵?仍是有人傚法當年辜顯榮開台北城歡迎日軍進城?當今兩黨政治人物及各大財團,無不親往北京,絡繹於途,也沒少掉哪一名;就是目前不宜者,也至少屢次派代表跳到“溝通”,乃至派人長時間駐北京。雖然絕大部份台灣居民不願做中華人民共以及國的子民,但屆時形勢比人強,爭相爭奪特首及籌安會委員大位,也不使人意外。

  台灣不斷惡性循環。藍綠惡斗,內斗裡手,立委濫權、立院空轉、媒體八卦、官不聊生、施政無方、官商勾搭、廠商黑心、民粹買票、國庫空虛、貧富加大、階級對峙、民眾不婚、不育、不養、不活、教改失敗、青年人沒有前景。任何改革環環相扣,發動改革,總有既得利益者反彈抗爭,每一易失掉政權;但如果不改革,國家不斷沉溺,終究必失掉國家。

  天是不是保佑台灣,仍是讓明鄭曆史重演,不可而知,唯此刻若能喚起台灣人民自己奮起,或尚有若干機會。若干朋友倡言在大選至少半年之前,招集理性公民舉辦體制外公民論壇。要達成共鳴不容易,結論推進更加難題,但或可成為大選政見的主軸,逃脫無止境的沉溺。雖然難題,雖然很容易又被分為藍綠,但我真心相信,此刻台灣仍有許多如我一般抱持愚公心境,不情願台灣就此一敗塗地,伊於胡底的人,而此時恰是理性公民應當發聲、應當挺身的關鍵點。

  我是公衛學者出身,公平配置恰是公衛的核心精神,全民健康不能有貧富貴賤之分,《禮運大同篇》中的“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傲廢疾者皆有所養”,更是一輩子尋求的目標。因而,這本新書我花了很大的力氣在討論政府施政何以不分藍綠,長時間向資本家歪斜,以至人民貧富不均惡化、國家失去未來與但願。盲目向“右”的思惟若不調劑,台灣絕對於沒法走上公平正義的翻轉之路。

   本書的完成,重要感謝另外一位作者邱淑宜女士,將理念構想加之左證數據,收拾成通順易讀的文字,真難為她了;在全書架構上則深深感謝丁希如博士的勞神指教;逢甲大學商學院長王葳教授對於若干財經議題不吝指正;時報出版公司總編輯余宜芳女士,不棄本人材疏學淺,力邀著書出版,不勝幸運與感激;主編李宜芬女士辛勤編輯成書,在此一並致謝。

  助理王孝慈小姐,精明能干,效力奇佳,不僅協助打字收拾文稿,更精准的代為支配行程。

  尤其要感謝的是亞洲大學蔡董事長長海及蔡校上進發,對於我的工作不力不僅百般容忍,又提供一流的鑽研室及鑽研助理,特此申謝。

  2015年11月25日於亞洲大學






內文試閱


第二章  你有被剝奪的感覺嗎?





  有一年夏日我到蒙古,看到公羊的生殖器都套著塑膠袋,為何?做何用?問了當地人,原來是節育用,防止公羊及母羊交配。由於母羊若夏日懷孕,將在嚴冬出產,但雪窖冰天吋草不生,沒草吃小羊活不了。所以蒙古人讓羊隻在冬末交配,小羊生下來時是初夏,有草可吃了。傳統蒙古牧民還有個習氣,夏日不宰牛羊,只喝牛羊乳及吃乳制品,冬季牛羊少草吃且人需要熱量,才宰殺畜生來吃。

  依季節變化調理畜生生育、槼畫食糧群組態,確保一整年不虞匱乏,這就是“配置”的首要。持家必需注重配置,治國更須注重配置,社會才會安定。台灣當前諸多社會問題產生的症結,就是配置!政府只顧拚經濟,餅做大卻沒有公平配置,一般普羅群眾分到的餅更小,工資倒退15、16年,施政資源又配置不均,造成老無所終、幼無所養及壯無所用等社會問題,大家心中不平可想而知。

  台灣,欠缺配置正義!

配置  才是經濟發展的目的 

  配置為何首要?

  不只蒙古人,農業社會時,人們在農作物或漁獲豐登時,或曬干或醃漬長時間保存,當然是為了惜物惜福不揮霍,也是備不時之需,萬一來年欠收,家裡還有食品裹腹。“配置”之所以首要,就在於配置做得好,生活便不虞匱乏,伴同而來的“具有”,更帶來心理上的安定與幸福感。

  經濟學的基本邏輯很簡單:用起碼的資源出產至多的東西,到達最大的知足。經濟”一詞,不論對於國家、社會、企業、個人,都有兩層意義:一是以起碼的資源產出至多的果實;二是將有限的資源做最佳的群組態,以求帶來最大的功效及福祉。

  總而言之,“出產”只是經濟發展的手腕,“配置”才是經濟發展的目的。國家公道配置預算於教育、健康、研發、基礎建設、社會福利、國防外交等,為全民創造最大的幸福(Gross Happiness);個人及家庭依須求及喜好,將有限的財富配置在食衣住行育樂上,獲得最大的知足。

  用台灣目前的流行語“確幸”來講,大家努力工作,尋求的就是確幸。小確幸如一頓美食、一趟小旅行,為日常生活帶來雀躍與快活;大確幸如存款數字不斷上升或購車置產,為長遠人生帶來安全感。

尋求無窮成長 沒成心義

  出產的目的既是帶給人們福祉,那末尋求經濟的無窮成長,就沒成心義。

  不論整體或個體,財富都會有“邊際功效(福祉)遞減”,也就是一樣的東西具有的數量愈多,快活其實不會倍數增添,反而呈下滑趨勢。例如一個家庭具有第一部電腦的快活若是100,則具有第二部時的快活,絕對照100少,到了第三部,快活可能還不到50,到第四部、第五部,愈來愈無感;等第六部電腦進家門時,說不定還苦惱要擺哪裡,嫌它佔地方。但這時候候如果把第六部送給沒有電腦的家庭,那末這一部電腦為受贈家庭帶來的快活,即刻回升到100。

  金錢也是如斯,在同一個時空點,社會的總體財富是固定的,若集中在少數人手裡,便沒法充沛施展金錢的功效,但配置較為平均,就能夠提升財富帶給整個社會的福祉。

  團結氣力大,錢擴散使用,個人短時間沾恩,集中使用,群體長時間受益。人民之所以要繳稅給政府,就是由於個人的錢只能創造個人的幸福,個人的錢不能造橋鋪路、興修捷運、處理垃圾、支付警察及消防隊員薪水。因而個人繳稅給政府統一運用,讓錢施展更大的功效,讓政府有財力做個人的錢沒辦法做的事,創造群體幸福,個人也因而過得更幸福。

  在標准狀態下,國家經濟成長,人民所得及生活水平應當隨著“水長船高”,因而聽到政府高喊拚經濟,為了讓家中老小過好日子,人民願意吃苦願意拚。但台灣的情況卻是政府把拚經濟當目標,一味尋求經濟成長的數字,完整疏忽配置,這就是為何2010年台灣經濟從2009年金融海嘯反轉,馬英九總統得意大談經濟成長率到達8%時,得到的卻是普羅群眾的噓聲。由於近十年來勞工出產不斷上升,但經濟成長的果實都被少數人搜刮走了,勞動者所得不進反退,經濟成長幅度比不上所得配置的惡化,結果是國家財富雖然增添,財富所帶來的功效及福祉反而減少,民眾更不幸福了。

配置不公不義 相對於剝奪感高

  當人們努力打拚,卻因外在因素致使“獲得”與預期有了大不如前的落差,“相對於剝奪感”便油但是生。

  西方社會在探究社會運動及革命產生的緣由時,“相對於剝奪感”是首要理論之一。簡而言之,“相對於剝奪感”就是一個人會依本身家世前提、教育程度、知識能力,及努力程度等等,對於自己工作所得及社會地位訂出指望值,如果實際情況接近、相符或高於指望值,他會滿意現狀;但如果實際情況低於指望值,人們常常會懧為本來自己應當具有的被剝奪了,因此發生挫折、憤懣等負面情緒。因為這類剝奪感是比較而來,稱為“相對於剝奪感”。

  現實與指望差距愈大,相對於剝奪感愈強,一般來講,有三種情況會加深相對於剝奪感。一是個人的指望沒變,但本來具有的減少了。比如高學歷的差遣工拼死拼活,工資仍只有20多K;退休軍公教人員退休金的18%優惠利率被取消;或是遭受經濟大恐慌,個人或家庭財務產生危機等等。

  二是個人能力沒有提升,但指望增添了。比如開發中國家的人民,原本樂天知命過日子,卻由於資訊開放,讓他們知道先進國家的人民,也沒有比自己更努力或更優秀,所得及生活品質卻優於自己,就會對於現狀發生不滿。

  三是個人能力提升不多,但因為社會環境變遷,個人指望增添更快,比如台灣經濟起飛後,大家都有能力買車,有人只買得起國產車,但眼見工資差不多的同事居然開進口車,雖然對於方多是父母金援或貸款買車,但不免仍是會發生相對於剝奪感。

  如果相對於剝奪感的發生肇因於懧為自己能力不足或努力不夠,這是個人問題,當事人要自己面對於並想法解決,有長進心者會自我期許提升能力、加倍努力,就象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沙金特博士說的:“勤懇、努力,就是勝利的要素。”相信不少台灣人提及王永慶及郭台銘這兩位白手起家的企業家時,都會有這樣的設法。

  但有時發生相對於剝奪感其實不是個人因素,而是政府施政及社會體制等外部因素造成,上層有勢力人士訂定的游戲槼則,造成貧富差距拉大、機會不均等現象,底層人再怎樣努力也翻不了身。

  台灣目前即是如斯!

  台灣近10年經濟整體GDP成長約30%,但實質工資卻倒退回16年前的水准,有人找出1993年報紙分類廣告征人啟事拍照放上網,當時瓦斯送貨員薪水50K以上,快遞外務員月薪35K以上,今昔對照,令當今年青人喟嘆生不逢時!

  時至本日,台灣青年學歷普遍提高,但職位及工資卻比之前低;而且以及其他國家相比,良多國家的年青人並不是擔任主管職、工作時間也沒尤其長,如澳洲、紐西蘭,但薪水卻是台灣年青人的好幾倍,台灣年青人如何能不發生相對於剝奪感?

  買不起房子,是人民另外一個揪心之痛,工資低又原地踏步,但房價漲勢銳不可當,無殼蝸牛想要一個殼,已經經不是努力就能達成的願望,難度等同摘取天上的星星,又是一個相對於剝奪感高的例證。

  另外,貪瀆、腐敗、關說、尋租(Rent-seeking)等情事,輪流躍上新聞版面,從行政院前秘書長林益世擔任立委的索賄案,到前桃園縣副縣長葉世文合宜住宅貪瀆案,當時行政院長江宜樺明知葉世文在營造署長任內有風紀問題,卻仍容許他退休,讓葉可以領取退休金,這類鄉愿心態久存台灣政壇,而潤泰團體總裁尹衍樑謝絕葉世文索賄,推掉葉送上門的利益,向行政院提出檢舉,鄉愿官僚與良知企業家,對照強烈!

  我任職衛生署長時,整頓觸及不法的署立病院,就不讓涉嫌貪瀆的署立病院院長及主任們平穩退休,也許我會被他們記恨一生,但這是擔任首長的“原罪”,否則不肖公職人員及高階公務員憑藉人民交付他們的職權,敢要敢拿,鉅款及豪宅不勞而獲,苦哈哈的人民看在眼裡能心平嗎?相對於剝奪感的刻度又升高好幾度。

  當人民的相對於剝奪感越來越高,任何一個小事件均可能成為暴發口,噴發出殺傷力強大的沸騰民怨,但政府似乎一直沒弄懂民怨症結所在,所有的政策還是左袒富人,仍然繼續貶抑勞動價值、繼續施政不公,強化不公道的社會體制。

配置 是刻骨銘心的問題

  資本家與勞工如何配置出產的果實,始終是爭論不休的議題,一個國家不管向右走仍是向左走,都需要政府參與配置,否則就象現在的台灣,社會問題叢生。

  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配置順序大不同。社會主義國家也注重經濟發展,但更注重國家的群組成分子─人民,把照應人民放在第一名,稅收有高比例花在社會福利及安全上,四平八穩;資本主義國家奉行自由經濟,賺錢優先,施政主要尋求經濟成長,而且有些“物競天擇”的味道,有能力有能耐,不論正當與否,賺得金山銀山都是自己的,政府稅收連支應公共建設都不足,對於弱勢照應更沒法周延。

  台灣的“出產”及“配置”不僅未平衡,還與人民的指望相去甚遠。

  但是不只個別國家,配置也是全世界面臨的問題,依聯合國統計,全世界飢餓人口超過9億,全球一天約有24,000人餓死,每一6秒鍾就有1名兒童死於與飢餓有關的疾病,因而全世界不斷有增添食糧出產的呼聲。但其實全世界出產的食糧,可讓每一人每一天分到3,000大卡的熱量,足夠生存所需,出產更多食糧只會對於地球生態造成更大負擔。

  因而重點不在增產,而在配置,以地球村的概念將全世界出產的食糧適量配置,富國不揮霍,窮國獲資源,就能大大減少饑餓人口!同理,一個國家社會,只要做好配置,即便經濟成長有限,仍然可以提升財富功效,讓人民覺得過得幸福,也就是,首要的不是把餅做大,更首要的是每一個人都能分到足夠的餅。

  台灣最近三任總統、財經官員及資本家,一再強調拚經濟,懧為把餅做大窮人材能分到一杯羹,但曆史卻證明,只有窮人也有餅吃(受教育、保健康、可?飽),餅才可能做大。雞生蛋,但也要有蛋才能孵出雞。缺少配置正義國家的人民,尤其是有能力肯冒險的人民,就會不斷逃離,這就是本日的台灣。

  配置,是刻骨銘心的問題,也是艱鉅的任務,考驗執政者智慧。





作者數據

楊志良
1946年生,師大衛生教育系學士、台大公共衛生鑽研所碩士、美國密西根大學公共衛生博士。個性光鮮,說話直率,敢於面對於難題,以實踐社會公義為人生目標。對於台灣最大貢獻是槼劃、推進全民健保,也監督、改革全民健保。
曾經是台大公衛所破格任用的最年青所長,也曾經是經營績效佳的病院管理者,擔任衛生署長時,不改快人快語風格,嚴辭批評時局,怒斥惡質媒體,屢次挑戰立法院及監察院權威,被譽為“台灣最有guts的歐吉桑”。另著有《拚公義,沒有好走的路》、《台灣大崩壞》(天下文化出版)。

分配正義救台灣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圖書影音  社會人文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eymexytujvc 的頭像
    seymexytujvc

    ,使用心得雜誌文具影音

    seymexytujv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