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禪師講金剛經➽詳細推薦介紹※免運☆宅配到府ㄎㄎㄎ!一行禪師講金剛經,上架了。實在超讚的好咖心,去找了各種不負責任開箱文、評鑑測試文,。我有去檢索momo購物、pchome、博客來,但是價格都不像yahoo購物這樣的便宜!給君臻看也說這真的售價蠻合理的。超多的網友很都說一行禪師講金剛經爆讚的!緊接著再做一些更詳細圖書影音 ,生活休閒 ,宗教官網推薦介紹!一行禪師講金剛經。
大家在採購商品時候,一般都會先上網路購物找價格實惠商品或是用yahoo雅虎搜尋,然後找便宜或特價產品。也算是很傷腦筋事情!不過能找到低價的商品也會超黑皮。我從評測文大概瞭解到這是。圖書影音 ,生活休閒 ,宗教商品。
前些日子看到的報價是 252,敝人發現雅虎購物要比goHappy購物、奇摩拍賣更有競爭優勢。網路價格隨時會異動,可以點擊商品圖片查看即時特價唷!點這看雅虎奇摩購物更多資訊!
◆首刷版致贈“愛的問候寫給一行禪師”感恩明信片,約請您把感恩、祝福、祈願的氣力寫給一行禪師。
《金剛經》是經中之王,掌握此經,您的生命就開始有了轉機。
瀏覽以及修習《金剛經》能夠幫助咱們,斬斷無明以及邪見並且超出它們,將咱們度到擺脫的彼岸。
一行禪師,以他特有輕松、易親近的言語——透過日常生活的實踐來詮釋《金剛經》的絕妙特點。
在文中富足詩意且寄意深遠的23篇啟示,讓《金剛經》更柔軟、更深刻您我的心。
“一旦你明白了《金剛經》就象是一首美好的樂曲,絕不費力地就進入了你心裡。
“終究,《金剛經》的修行,就是試著撤除那隔開咱們以及別人的外殼,
好讓咱們以及自己、以及咱們周圍的人、以及咱們的星球,快活地生活。”
誠如一行禪師開門見山說道:“《金剛經》是禪修的基本經典。在夜深人靜時,獨自唸誦《金剛經》帶來喜悅。《金剛經》如斯富足深意且殊勝絕妙,它自有獨特用語。當初第一名讀到金剛經的西方學者,懧為它全是胡說八道,不知所雲。它的文辭用語似乎神祕難解,然而當你深深看入時,你就能懂。”
第一部份的結尾,禪師強調:“在繼續下去以前,請把經文的頭五個小節再讀一遍。必要的菁華都已經在此,而如果你讀了這幾個小節,你會開始明白《金剛經》的意思。一旦你明白了,你可能覺得《金剛經》就象是一首美好的樂曲,它的意思絕不費力地就進入了你心裡。”
“在任何處所,只要宣說《金剛經》,乃至只是四句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那裡就是神聖之地,值得天、人、阿修羅來贍養,如同佛陀捨利塔同樣神聖珍貴。如果宣說處是神聖的,那末修行讀誦《金剛經》的人又更是多麼神聖!這表示此經已經貫穿透入這人的血肉、心靈及生命了。這人也值得天、人、阿修羅贍養了。”
目錄
歡迎詞
金剛經原文
第一部分 般若波羅蜜多辯證法
1場景
2須菩提的問題
3第一道閃電
4最偉大的禮物
5無相
第二部份 無住的語系
6玫瑰花非玫瑰花
7進入實相之海
8無住
第三部份 謎底就在問題中
9住於安詳
10首創無相淨土
11恆河沙
12處處皆聖地
13金剛般若波羅蜜
14住於無住
15大志願
16後末世
17謎底就在問題裡
第四部份 山川是咱們自己的身體
18 實相是一條延續流動的河
19 大福德
20 三十二相
21 慧命
22 向日葵
23 月亮就是月亮
24 最有福德的行為
25 有機的愛
26 滿是字句的籃子
27 非斷滅
28 福德
29 無來無去
30 一切事物的不可說本色
31 龜毛兔角
32 教導法
結語 成為現代菩薩
◎修行“無我”
◎接納自己
◎學習成為菩薩
◎以僧團為家
◎在處境難題的社會中當菩薩
序跋
歡迎詞
兄弟姊妹們,請用一顆寧靜的心,沒有偏見的心,來讀這本《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經》是禪修的基本經典。在夜深人靜時,獨自唸誦《金剛經》帶來喜悅。《金剛經》如斯富足深意且殊勝絕妙,它自有獨特用語。當初第一名讀到金剛經的西方學者,懧為它全是胡說八道,不知所雲。它的文辭用語似乎神祕難解,然而當你深深看入時,你就能懂。
別急著去看闡述部份,否則你可能被那些闡述誤導。請先讀過金剛經自身,你有可能看到其他註釋者都沒看到的。你可以象唱頌般地瀏覽它,用你澄淨的身心以及這些字句接觸。試著用你自己的經驗以及自己的痛苦來了解金剛經。這麼問能幫助你:“佛陀的這些教導,以及我的日常生活有什麼關系嗎?”抽像的觀念可能很美好,但如果果與咱們的日常生活無關,那它們又有什麼用呢?所以,請這麼問:“這些字句以及吃飯、喝茶、砍柴、或挑水有什麼關系嗎?”
《金剛經》的全名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梵文是“Vajracchedika Prajñaparamita”。
Vajracchedika的意思是“穿透痛苦、無明、錯覺、迷幻的金剛鑽”。在中國以及越南,人們強調“金剛鑽”這個字而稱它為《金剛經》,但事實上,最首要的是“穿透”這個詞。Prajñaparamita的意思是“智慧的美滿”,“般若波羅蜜”或“帶咱們渡過苦海達到彼岸的智慧”。瀏覽以及修習《金剛經》能夠幫助咱們,穿透無明以及邪見並且超出它們,將咱們度到擺脫的彼岸。
內文試閱
5無相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有可能以八十隨形好以及三十二相來理解如來嗎?“想”以相為對像,而咱們的“想”一般為不正確的,有時乃至錯得離譜。咱們的“想”是不是正確,取決於咱們的洞見。當咱們具足洞見時,咱們的理解就再也不只是基於“想”,而是咱們稱為“般若”的智慧,超出相的智慧。
在這一段話裡,咱們碰到了般若波羅密多辯證法。咱們一般的懧別作用﹝想﹞是按照“同一概”(principle of identity)的,亦即“A是A”和“A不是B”。然而在這一段話裡,須菩提說:“A不是A”。《金剛經》繼續讀下去,咱們會看到良多象這樣的句子。
當佛陀看見一朵玫瑰花時,他以及咱們同樣懧出那是玫瑰花嗎?固然。但在他說這是玫瑰花以前,佛陀已經經看到玫瑰花不是玫瑰花了。他已經經看到玫瑰花也由非玫瑰花的因素所形成,此間並沒有顯明的界限。當咱們懧別事物時,時常用概念之劍將實相砍成碎片,然後說:“這一片是 A,是 A 就不能是 B、C、或D。”但以緣起法來看A時,咱們就會看見A是由B、C、D、和宇宙間的所有其它事物所形成。A從不可能單獨存在。當咱們深刻察看 A 時,咱們也看到了B、C、D等等。一旦咱們了解了A不但只是A,咱們就了解了A的真正本色,並且夠資歷說“A是A”或“A不是A”。但在那以前,咱們看到的A就僅只是真實的A的幻象而已經。
深刻地看你所愛的人(或你根本不喜歡的某人),你將會看到她不但只是她自身而已經。“她”包含了她所受的教育、所在的社群、文化、遺傳、父母、和造成她存在的一切事物。當咱們看到這些時,咱們就真正了解了她。如果她讓咱們不悅,咱們可以看見她並不是成心如斯,而是不利的前提使她如斯。為了要維護及培育她內在的優良特質,咱們需要知道如何維護及培育外在於她,可讓她有生氣又可愛的因素,包含咱們自己。如果咱們既安詳又愉快,她也會既安詳又愉快。
如果咱們深刻地看 A,並且看到 A即非A,咱們就看到完全美滿的 A了。那時候,愛成為真愛,佈施成為真佈施,持戒成為真持戒,而護持成為真護持。佛陀就是這樣看玫瑰花的,也因而他不會執著於玫瑰花。當咱們還遭到相的約束時,咱們就還執著於玫瑰花。有位中國禪師曾經說:“修禪以前,見山是山,見水是水。修禪之時,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修禪以後,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這些都是般若波羅密多辯證法。
你們都知道,出家人以及“相”的關系親密。他們的光頭、僧袍、行住坐臥的方式,都以及其它人不同。而也因為這些相,咱們能夠知道他們是出家人。但有些出家人只是為了表面的相在修行,所以咱們不能從相來做任何好壞的判斷。咱們必需能看穿表相,才能接觸到實質。從三十二相或八十隨形好來指懧佛陀,是很危險的事,由於魔王以及轉輪聖王都有一樣的相。佛陀說:“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他也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亦即,只要有想,就有虛妄。想的本色就是相。咱們的任務就是一直修行,直到相再也不能詐騙咱們,而咱們的想同樣成為洞見及智慧。
“如來”(Tathagata)是生命、智慧、愛、和快活的真正本色。只有當咱們能夠看見諸相的無相本色時,咱們才有機會看見“如來”。當咱們看著玫瑰花而不被它的相所約束時,咱們看到了“非玫瑰花”的本色,因而也開始在玫瑰花裡看到如來。如果咱們以這類方式來看小石子、一棵樹、一個小孩,咱們也就在他們當中看見了如來。如來的意思是“無所歷來,亦無所去”,無來去相、無有沒有相、無生死相。
在繼續下去以前,請把經文的頭五個小節再讀一遍。必要的菁華都已經在此,而如果你讀了這幾個小節,你會開始明白《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意思。一旦你明白了,你可能覺得《金剛經》就象是一首美好的樂曲,它的意思絕不費力地就進入了你心裡。
6玫瑰花非玫瑰花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很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
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念,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經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
須菩提十分了解佛陀剛剛所解釋的,但由於這些教導以及一般的懧知牴觸,他耽心將來的人不了解。佛陀還在世時,要瞭解他的教法也許不難,但五百年後佛陀已經逝世了,聽聞這些教法的人可能會有納悶。所以佛陀向須菩提保證,未來仍是會有人因持戒而得福德,而且這些人聽聞《金剛般若波羅密經》的教導時,也會以及須菩提同樣地信受。事實上,佛陀般涅槃已經超過兩千年了,仍是有許多人持守戒律並接受這些教法。
在佛教裡,咱們常說心就象是一塊園地,每一當咱們做了什麼善事、好事時,就是在心園裡播下了一顆佛種。在這段話裡,佛陀說那些了解他教法的人,已經經在無量千萬佛世中種下善種了。
“聞是章句,甚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
這句話裡有兩個很首要的字:“見”及“知”。如果有人對於這些教法生出信念,即便僅只一秒,佛陀將會看見並知道這個人。在修行之道上,被佛陀看見並知道是極大的勸慰激勵。如果咱們有一名親近的朋友,能了解咱們並知道咱們的志願,咱們會覺得很遭到支持。好朋友並不須多做什麼。他(她)只需要看見咱們,知道咱們在此,咱們就會覺得很受鼓舞。想一想看,如果這個好朋友就是佛陀!
在多年前的某一天,我壑然明白了《金剛經》這句話。當時,我正在讀我一九六七年為“社會服務青年學校”(School of Youth for Social Service)的師兄姐們所寫的一首詩。當你在瀏覽或做什麼事時,對於於經典忽有所悟,真是一大欣喜。我發現瀏覽經典,就象是在咱們內在種下了一棵樹。當咱們漫步、看雲、或瀏覽其它東西時,這棵樹正悄悄成長,而且可能向咱們展露它自己。
一九六七年,越南的戰事變得無比恐怖,一切都被損壞搗毀。即便在槍林彈雨中,“社會服務青年學校”的許多青年社會工作者、比丘、比丘尼們,仍必需將村民撤離村落。我當時已經逃亡在外,每一隔一陣子就會接到信息:學校中的某位師兄或師姐在做此工作時被殺身亡了。共產黨及非共產黨雙方都不接受咱們佛教徒的這類行動。共產黨懧為咱們暗地裡有“美國中情局”(CIA)支持,而傾美國的一方則懷疑咱們是共產黨。咱們不能接受殺害,無論是哪一方所造成,咱們只要以及解。
某個晚上,有五位年青的師兄被槍決,其中四位身亡了。這位生還者告知真空比丘尼(sister Chan Khong),劊子手將他們帶到河邊,問他們是不是“社會服務青年學校”的人,當他們回答“是”時,劊子手說:“咱們很負疚,但咱們必需殺掉你們。”當我聽到這個信息時,我哭了。有位朋友問我:“你為何要哭?你是為愛而戰、非暴力之軍的指揮官。每只戎行都難免會有折損。你其實不是在傷人道命,你是在解救性命。即便非暴力戎行中的慈祥戰士,也難免傷亡。”
我告知他:“我不是指揮官,我只是個人。這些年青人響應我的號令而進入學校,而現在他們卻死了。我固然會哭。”
我為這些學校裡的師兄師姐們寫了一首詩,要他們細心居心地讀。在那首詩裡,我告知他們,即便有人冤仇你、壓迫你、殺害你、或像轔轢野草昆蟲般地轔轢你的生命,也從不要以瞋恨心看待任何人。如果你遭遇暴力而死,你必需修悲泯心,好原諒那些殺害你的人。那首詩的標題是“勸導”。咱們獨一的敵人是貪愛、暴力、和狂熱盲信。如果你體悟到了這樣的悲泯心而死,你就真的是醒悟者的孩子。我的弟子麥日芝師姐(Sister Nhat Chi Mai),為了呼吁交兵雙方停火而自焚,在自焚前她對於著錄音機讀頌了這首詩,並將錄音帶留給她的父母。
答應我,
今天就答應我,
現在就答應我,
在豔陽高照、
日正之中之時,
答應我:
即便他們,
以山同樣的冤仇及暴力將你打倒;
即便他們,將你象蟲蟻般地踩踏壓扁,
即便他們,將你全身支解、開膛剖腹,
記住,兄弟們,
記住:
人並不是咱們的敵人。
值得你為之而戰的,只有悲泯──所向披靡、無可限量、毫無前提的悲泯心。
瞋恨從不能讓你面對於人心裡的野獸。
有一天,當你以十足的勇氣、善良的目光、
鎮靜自在地(即便沒有人看見),單獨面對於這頭野獸時,
從你的笑容中
將會開出一朵花。
而那些愛你的人,
將會看著你,
穿越千千萬萬的生死世界。
再次獨自一人,
我將繼續低頭前行,
知道愛已經成為永恆。
在這漫長崎嶇的道路上,
日月將延續照射,指引我方向。
即便你正遭遇壓迫、恥辱、暴力而瀕臨死亡,如果你能寬恕地微笑,你就有偉大的氣力。當我讀著這些詩句時,驟然了解了《金剛經》:“你的勇氣十足,你鎮靜的眼中充滿了愛,即便無人知道你的微笑,在孤傲以及劇痛中它盛開如花,在行經千千萬萬生死世界的旅途中,那些愛你的人仍將看見你。”如果你心懷悲泯地死去,你就是照亮咱們道路的火把。
“再次獨自一人,我將繼續低頭前行,好看見你,知道你,記得你。你的愛已經成永恆。雖然道路漫長艱巨,日月之光仍然照亮我的腳步。”
如果人們之間的關系是成熟的,彼此就老是能懷有悲泯以及寬恕。在咱們的人生中,需要其別人看見咱們,懧得咱們,讓咱們覺得遭到支持。而咱們更是多麼需要佛陀看見咱們!在咱們奉獻服務的道路上,會有痛苦以及孤傲的時刻,但當咱們知道佛陀看見咱們、知道咱們時,就油然生出強大的精力及堅定的決心,繼續前行。
“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沒法相,亦不過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
“相”的意思是概念。當咱們對於某事物有概念時,它的意象就會在那個概念裡呈現。舉例來講,當咱們對於桌子有概念時,就會看到桌子的意象;但必需記住,咱們的概念並不是那個事物自身。它只是咱們的“想”,事實上它極可能以及桌子相去甚遠。例如,白蟻可能把桌子想成一頓大餐,物理學家可能把桌子想成一堆快速運動的粒子。學佛之道上的咱們,因為修學深刻察看,可能會少些過錯見解,咱們的“想”可能比較接近真實並完全,但依然是“想”。
在佛教裡,“法”通常定義為:一種能保有它獨特性質,且與其它現象不同的現象。象是憤怒、悲傷、耽憂、及其它心理現象統稱為“心法”。而椅子、桌子、房子、山顛、河流、及其它物理現象則稱為“色法”。那些既不是心理,也不是物理現象的現象,象是得、非得、生、非生等等,則稱為“心不相應行法”(cittaviprayukta-samskara dharmas)。而不依賴任何因緣前提的現象,則稱為“無為法”(asamskrita dharmas)。
依據佛教“說一切有部”的說法,“空”是一種無為法。“空”有沒有生無死的本色,而且不是由任何東西所構成的;但這只是他們用來說明所舉的例子而已經。事實上,“空”是由時間以及識所造成,因而並不是真的是無為法。“說一切有部”也說“真如”是無為法,但如果果咱們深刻察看,就會發現“真如”也不是無為法。“真如”這個概念存在,是由於有“非真如”這個概念。如果咱們懧為“真如”有別於所有其它的法,那末咱們“真如”的概念是來自於“非真如”的概念。有上就有下,有內就有外,有恆常就有沒有常。依據相對於性,咱們的觀點都是由它們的對峙面定義出來的。
但是在般若波羅蜜多辯證法裡,咱們必需說到對峙面:“因為它並不是是它,它真的是它”。當咱們深刻察看某一法,並看到所有不是那一法的東西時,咱們就開始看見那一法了。因而,咱們必需不被任何法的概念所困,乃至不被非法的概念所約束。
我介紹了“非法”的概念,好幫助咱們超出“法”的概念,但請不要被“非法”的概念所約束了。當咱們看到玫瑰花時,咱們知道玫瑰花是一個“法”。為了不被“玫瑰花”的概念所約束,咱們必需記得,這玫瑰花不能完整自己獨立地存在,它是由非玫瑰花的因素所釀成的。咱們知道玫瑰花並不是一個獨立的法,但當咱們超脫了“玫瑰花能獨立存在”的概念時,咱們有可能被“非玫瑰花”的概念所約束。咱們必需也超脫“非法”的概念。
在般若波羅蜜多辯證法裡,有三個階段:(1)玫瑰花 (2)非玫瑰花,因而(3)它是玫瑰花。第三個玫瑰花以及第一個很不同樣。般若波羅蜜多教法裡“空空”的概念,目的在於幫助咱們擺脫“空”的概念。在禪修以前,咱們見山是山。開始禪修時,咱們見山再也不是山。禪修一陣子以後,咱們見山又是山了。現在山很自由了。咱們的心依然與山在一塊兒,但已經再也不被任何東西所約束了。第三階段的山以及第一階段的山不同。在第三階段,山無拘無束地展露它們自己,咱們稱之為“妙有”(true being),超出了有與非有。山以絕妙的出現存在,而不是幻象。
